学校首页

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简介 | 组织机构 | 创业就业 | 学科建设 | 重点专业 | 科研工作 | 团学工作 | 学生组织 | 师资队伍 | 乃寅写作班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最新动态>>正文
我校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成功举办“请进来,走出去”系列学术活动
2019-05-21 17:26  

                           ——师生在哈牡两地聆听张廷银教授、陈才训教授、刘冬颖教授、单霁翔院长精彩学术报告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中,一向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在文学院领导的大力指导支持下,4月—5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先后组织参与了四项学术交流活动,大大开阔了师生的文化视野,及时更新了学术前沿信息,有效激发了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活力。

 

一、“请进来”:张廷银教授深入解读李密《陈情表》,别开生面

 

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邀请,2019年4月25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廷银教授走进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做了题为“李密《陈情表》的孝心与宦情——从文内到文外”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宋娟教授主持。

 

 

 

 

 

 

 

 

 

 

 

 

 

 

 

张廷银教授解读李密《陈情表》

 

 

 

 

 

 

 

 

 

宋娟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张廷银教授著有《魏晋玄言诗研究》《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族谱所见文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等,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哲》《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历代方志所见文学文献整理研究”首席专家。

 

张教授在讲座中,从古今对于《陈情表》的评论资料切入,并从老师评价、同门评价、朝廷评价、李密的政治追求、太子洗马的官职地位等多维视角,蠡探李密的孝心与宦情。“忠孝不能两全”——抉择的标准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朝廷与李密的双重视角,李密的尽孝与移孝为忠,其抉择过程,其心理活动,抽丝剥茧、鞭辟入里,既重宏观观照,又擅知微见著。《陈情表》的真情首先是读出来的,读者的眼泪也是被绑架出来的,《陈情表》之情更是时世造出来的,《华阳国志》是炒作李密的始作俑者……新见叠出,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文内与文外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体现出张教授在文献方面的深厚功力。

 

  学术报告接近尾声时,张教授又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研究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研究方法问题,张教授尤其强调了文学研究要回归文本,要做文本细读,并重视文内与文外资料紧密结合以准确理解作者之志。张教授的学术报告紧密结合李密《陈情表》的接受视角与评价,为我们解读和研究李密及其《陈情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师生们受益匪浅,不仅使我们对李密及其《陈情表》有了新的认识,更启发我们以更理性的方式去对待文学研究。师生互动环节,张教授与在座师生就《陈情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阐释视角及学术研究的全面观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并就师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详细地做了解答。

 

二、“走出去”:陈才训教授、刘冬颖教授、单霁翔院长三场学术报告, 精彩纷呈

   

   2019年5月16日,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联合组织师生赴哈尔滨开展“好古敏求”研学交流活动。活动由宋娟教授策划并带队,宋娟、姜丽华、付振华、刘丽华、王动、蒋金芳等老师带领2016、2017、2018三个年级的研究生共22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好古敏求”研学交流活动黑龙江大学汇文楼前集体合影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上午研学交流活动场所在黑龙江大学,聆听黑大文学院陈才训教授和刘冬颖教授专为我校师生准备的关于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研究的特邀学术报告;下午研学交流活动场所在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书院,聆听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先生关于文化遗产的专题演讲。当日返回牡丹江。

   

  宋娟教授援引《论语》中孔子所言“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以圣人之言明确本学科“好古敏求”研学交流活动的创设宗旨。宋娟教授指出:孔子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孔子尚且不敢以“生而知之者”的天才自居,认为自己仅是“学而知之”的中等之才,要“敏以求之”,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宋娟教授指出我们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师生更应以圣人之言作为为学、求学指向,并以身边学有建树、厚积薄发的著名学者为励志榜样砥砺前行之路。宋娟教授代表本学科师生感谢陈才训教授和刘冬颖教授的特邀学术讲座。

 

    (一)陈才训教授:“大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

 

上午第一场学术报告是陈才训教授主讲的“大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学术报告会由我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宋娟教授主持。

陈才训教授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文献与文化研究。担任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中国古代文学)带头人、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作为首席专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明笔记整理与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与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四川大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陈才训教授讲授大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

 

 

 

 

 

 

 

 

 

 

 

 

 

 

 

 

宋娟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陈教授开章明义,明确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面临困境,而古代文学研究创新中最重要的便是选题难,大量重复研究多,其中亦不乏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如通常文学史式的研究方式。对此,陈教授指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转向问题十分必要且迫切的。文学创作与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获得新的学术增长点很难。就其个人理解而言,跨学科的交叉与综合研究是可以给予学术增长点的,比如历代馆阁文学研究、文学与党争、文学与重大历史事件、文学与文人生活状态、文学与科举、书院与文学、文学与经济、文学与地域、文学与家族(尤其是江南地区)、文学结社、域外汉学、移民文学等……陈教授结合目前学术前沿研究,列举了丰富详实的相关研究论题,同时也以“泛文学”与“纯文学”观念整体观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研究史脉络和相对的优劣之处。

 

陈教授特别强调:中国古代文学转向要有一定的依据,而在这种依据下如何转向亦是重中之重。任何作家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社会结构和地域空间,是多维网络中实实在在的存在。转向,源于文学本身就具有多重属性,职业作家是文学商业化之后的近代才出现的。文学具有多重属性,文学研究的转向可从多个维度展开:版本学与文学研究、目录学与文学研究、雕版印刷与文学传播研究、丛书编纂与文学研究、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方志与文学研究、选本批评与文学研究等多方面整合进行研究。

 

陈教授的学术报告理论容量之大、学术观念之新、眼界视野之开阔、研究方法之多维,带给与会师生很大的启发性和引领性。陈教授联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沿,旁征博引,指点迷津,娓娓说理,为与会师生呈现了一场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究的思想正餐,对于我校该学科师生更新学术观念、确立学术选题及具体开展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刘冬颖教授:文献学视野下的古典文学研究

 

  上午第二场学术报告是刘冬颖教授主讲的“文献学视野下的古典文学研究学术报告会由我校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付振华副教授主持。

 

   刘冬颖教授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十大读书人物”、 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政府特贴专家、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中国古典文献学)带头人、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黑龙江省全民阅读突出贡献人物;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国学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省社科奖一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二十余项科研、教学奖励;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获得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展示项目,主讲慕课《中华诗词经典吟唱》入选中国大学慕课网、清华学堂在线。

 

 

 

 

  

 

 

 

 

 

 

 

 

 

 

 

 

 

 

 

 

 

 

 

 

 

 

 

 

 

 

 

刘冬颖教讲授“文献学视野下的古典文学研究”

 

 

 

 

 

  

 

 

 

 

 

 

 

 

 

   

 

 

 

付振华副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刘冬颖教授首先强调文献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刘教授从自身学术经历讲起,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实践阐明文献学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刘教授强调文献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并列举了众多的古代文学著名大文豪、大批评家都是文献学家的实证,如唐代白居易《白氏六帖》、宋代欧阳修《金石学》等。刘教授介绍了目前国家古籍文献藏书情况及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并指出截止到现阶段整理出来的古籍文献尚不足10%,国家各地大型图书馆古籍文献藏书的整理与研究应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刘教授以薛瑞兆先生关于金代文学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周兴陆先生关于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的发现研究为例,阐明文献整理与文献发现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对古典文献学与文学研究充满信心。刘教授还强力推荐我校与当地图书馆合作,共同申请本地文献研究项目,为我们学科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刘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文献学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文献学数据分析法。现代文献信息学是在数据统计之上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从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比如在宋代,诗依旧是文人创作的主要形式,从数量上看比词多得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的传统认知。此外,刘教授指出关于目录学研究、地方志研究等都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增长点,从中能够发现很多新鲜的文学资料和研究视角,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地方志等文献史料,寻根探源、辨伪求真的学术研究十分迫切与严峻。

 

刘冬颖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和教学经验,为我校师生奉献了一场兼具专业研究深度与教书育人温度的学术报告。刘教授文献功底深厚,学术思辨敏锐,阐释文献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极富于启发性。刘教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轻松快乐,引领我们走进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阔达境地。

 

   (三)单霁翔院长:文化遗产让生活更美好

 

在下午的活动中,我校师生在黑龙江省图书馆聆听了刚刚卸任的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先生报告——“文化遗产让生活更美好”。本项活动由黑龙江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社科联教育厅、省科协主办,省图书馆、省社科联社会科学普及部承办。

 

   单霁翔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受聘故宫学院院长。单院长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近七年中,为故宫博物院保护开放、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凭借着锐意的革新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让中国乃至世界重新认识了故宫博物院,他也因此成为了“网红院长”,他戏称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

 

 

 

 

 

 

 

 

 

 

 

 

 

 

 

 

 

 

 

 

 

 

 

 

 

单霁翔院长:文化遗产让生活更美好

 

报告伊始,单院长就以他的经典问话掀起现场观众的热情浪潮:“我们究竟有多年轻?”“中华上下五千年!”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他凭借着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建设发展的非凡业绩、幽默风趣的语言、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现场观众,逗笑观众数十次,赢得了观众们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单院长指出,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人称颂的“世界之最”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这些文化资源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现在生活做出贡献。他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多种方式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所以他将故宫可参观的面积从30%逐渐增加到80%;为了让参观者有尊严地走进故宫,他打开了故宫午门所有通道,甚至关闭了外国贵宾坐车从中间门进入的特权;为了不再让故宫参观者排队拥挤地买票,他设立电子购票渠道;为了展示文物的生命历程,他不断增加故宫的展览场次……在2个小时的演讲中,他用600多张高清图片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古建维护、文物修复、便民惠民、艺术传播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与创新成果。在他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十项室内整理工作和十二项室外清理工作,从故宫工作人员“管理方便”为中心转变为以“观众方便”为中心。他不断加大对故宫宣传工作的创新力度,故宫官方微博账号粉丝数已经高达六百余万,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更是大大提升了故宫在年轻一带人心中的地位,人们被文物修复家们认真的工作态度与高超的修缮技艺所打动,第二年报考故宫修文物的学生多达上万人。数字故宫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陆续推出推出《每日故宫》《故宫展览》等众多APP,让因各种原因无法来到故宫的人也能更全面地了解故宫。故宫文化创新产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受欢迎,这些产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接,在质量与外形上都深得消费者喜爱,获得“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美称,创造年10亿的营销额。在单院长的带领下,人们不断刷新了对博物馆固有的沉闷印象,故宫越来越被人们喜爱,真正成了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博物馆。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已经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遗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和重要力量,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拥有尊严,永续发展。文化遗产只有通过适当途径发挥作用,通过特定方式被大众所关注与分享,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讲座最后,单院长深情地说道:“曾经的老院长说要建立一个平安的故宫、学术的故宫、完整的故宫、强大的故宫,我们铭记在心。今天,新院长来了,我们在一起共同宣誓,一定在2020年,紫禁城600岁生日之际,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

 

 

 

 

 

 

 

 

 

 

 

 

 

 

 

 

 

 

 

 

 

“好古敏求”研学交流活动龙江讲坛学术报告会现场合影

 

   在我校“更名”和“申博”的大背景下,地处边疆地区且不在省会城市的区位条件,经常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学术交流活动十分必要。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地方语言文学研究”是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近几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均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一向重视与学术界的交流活动,务实求是的学风、扎实厚重的学养、互励共进的传统、和谐愉悦的氛围,是中国古代文学团队文化的显著特征。最是一年春好处,正是读书好时节,本学科4—5月“请进来、走出去”系列活动暨“好古敏求”研学交流活动,着眼于教师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继承了该学科教学、科研并重的优良传统。师生一行20多人当日往返哈牡两地、聆听三场学术报告,尤其显示了该学科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该学科以后还将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有序组织师生走出去开展研学交流活动,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营造开放和谐、交流互鉴、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环境。

 

撰稿人:刘路路、杨欢

图片:杨敬龙、刘阳月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技术支持:校园网站  邮编:15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