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有云:“为民上者,躬行节俭,力尽孝慈,为天下先。”拥有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孝悌中的尊老、敬老一直传承至今,并被融入到当今的核心价值观中,营造社会关爱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氛围。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在结束了北山社区调研活动后,文学院中华诗词文化传承调研团的队员们已经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7月12日上午,调研队员们就带着新鲜的水果和十颗温暖的心走进牡丹江新乐园敬老院。志愿者们要用青春的活力给敬老院带来勃勃生机,用实际行动感悟“孝”中的传统文化精神、践行“尊老敬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走进敬老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个个步履蹒跚的身影,让所有实践队员们心中莫名感到一些伤感,大多老人年过古稀,但身上的精气神却丝毫不减,又让时间队员们莫名的感动。爷爷奶奶们看见和自己孙子年龄差不多的队员们,满是怜爱,在实践队员们搀扶着老人们走进活动室的短小路途中,老人们始终紧紧的拉着队员的手。队员们和老人们开心的聊起来家常,聊他们的年代,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故事。队员们很难想象坐在眼前一个个古稀参半的老人他们的经历比我们这一代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曾经是教授,工程师。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文化大革命,所有青春岁月献给了祖国的上山下乡。老人说,在“我们暑期三下乡”志愿者们的身上看到方面“上山下乡”知青们的影子。没错,不同的年代,同样的青春,同样的责任。
队员们向老人们介绍了团队的调研主题,爷爷奶奶们开心的在队员们的协助下完成了我们的问卷调查。队员们在问卷中发现由于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所属的年代教育他们所熟知主要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唐朝诗文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显然在那一段历史长河中,开国领袖毛泽东无论是功勋还是才情都是那一代人心中偶像和力量。一场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红色红色诗歌会在几十平的敬老院活动室拉开了帷幕。队员们和老人们一同在《沁园春·雪》中再一次领略北国风光;在“乌蒙磅礴走泥丸”中再次领略长征之苦;在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再一次重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峥嵘岁月;当我们在毛主席的诗词中重温战争时期的一幕幕,仿佛此刻历史就在眼前。当我们沉浸在红色经典的诗词的魅力时,细心队员们发现一位奶奶早已潸然泪下,原来奶奶的父亲抗战时期的地下党,奶奶得童年就是在炮火中亲身经历。奶奶拉着队员的手,满眼热泪的告诉队员们:怎样的困难都难不倒解放军战士,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中国人民。奶奶单薄的身体却向我们传来坚定的眼神。没错,胜利永远属于中国人民。

在采访过程中,敬老院刁爷爷说:“此次诗词调研活动非常有意义,对老年人这一阶层的调查也很有必要,他感谢我们的短暂的陪伴。”队员们也告诉老人,此次调研我们不仅是掌握了一些数据,更是接受了一次心灵得洗礼,上了一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红色歌曲中队员们结束今天的敬老院之旅,收益匪浅,颇为感动。面对老我们无法逃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发白如雪,那是岁月沧桑撒下的鲜花,弯躯如弓,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手如槁木,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睛若黄珠,那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苍老,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今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次敬老院的的诗词之旅队员们掌握了古稀、耋耄这一年龄段的古诗词掌握情况,然而更多的是情关,那一代人简单纯粹的情怀,为祖国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生命的情怀;此次敬老院调研活动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将红色一代人对国家的热爱发扬光大,将传统诗词文化中的“孝”践行于实处。此处,“文苑连心”调研组所有成员呼吁社会关爱老人,多加陪伴。于小家,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于大家,把传统文化中的“孝”根植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苑连心调研团”持一颗赤子之心,献一份绵绵薄力。在践行尊老爱老,传播诗词文化的路上,风雨无阻,砥砺前行。